最佳答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节:认识数与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: 1. 学生能够认识数的概念,正确读写数字0-100; 2. 学生能够将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比较; 3.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等于...
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
第一节:认识数与数的比较
教学目标:
1. 学生能够认识数的概念,正确读写数字0-100;
2. 学生能够将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比较;
3.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等于(≠)、大于(>)、小于(<)等符号进行比较。
教学重点:
1. 认识数字0-100;
2. 学会进行数字的比较;
3. 灵活运用比较符号。
教学准备:
1. 数字卡片;
2. 比较符号卡片;
3. 认识数的游戏。
教学过程:
第一步:引入
1.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-100,引导学生念出每个数字;
2. 教师首先引入符号卡片“<”,说明其意义为“小于”;
3.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“50”,问学生:“20比50小,我们如何表示呢?”学生回答应为“20<50”;
4. 教师将符号卡片“<”放在数字卡片“50”的左侧,形成“20<50”;
5. 引导学生以此类推,猜测、理解其他比较关系,如“30>10”、“40≠30”等。
第二步:实践运用
1.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,每组一份数字卡片和符号卡片;
2. 游戏规则为:教师提问一个数字比较关系,学生根据手中的卡片作出相应的表示;
3. 学生根据卡片所作出的表示拼接成完整的句子,并念出来;
4. 教师可随机提问,以加强学生对数字及其比较关系的掌握。
第三步:巩固练习
1.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,写出正确的不等于、大于、小于等符号;
2. 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,要求学生将其进行排列,并用不等于、“大于”、“小于”等符号进行比较;
3.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共同完成练习任务;
4. 教师进行课堂点评,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指导。
第二节: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
教学目标:
1.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“+”和“-”;
2. 学生能够进行1-100的加法计算;
3. 学生能够进行1-100的减法计算。
教学重点:
1.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及其意义;
2. 进行1-100的加法计算;
3. 进行1-100的减法计算。
教学准备:
1. 加法卡片;
2. 减法卡片;
3. 数字卡片。
教学过程:
第一步:引入
1. 教师出示加法卡片“5+3”,问学生这个符号的意义以及结果;
2. 学生回答符号意义为“加法”,结果为“8”;
3. 教师将加法卡片“5+3”放在一起,形成“8”;
4.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符号;
5. 运用数字卡片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,引导学生参与。
第二步:实践运用
1.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,每组一份加法卡片和减法卡片;
2. 游戏规则为:教师出示一张卡片,学生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加法或减法计算;
3. 学生根据卡片进行计算,并念出结果;
4. 教师可随机提问,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。
第三步:巩固练习
1.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,写出正确的加法和减法符号;
2. 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,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加法或减法计算;
3.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共同完成练习任务;
4. 教师进行课堂点评,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指导。
第三节:数的顺序排列
教学目标:
1. 学生能够正确将1-100的数字进行顺序排列;
2.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顺序排列。
教学重点:
1. 掌握1-100的数字顺序;
2. 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顺序排列。
教学准备:
1. 数字卡片;
2. 比较符号卡片。
教学过程:
第一步:引入
1.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-100,让学生念出每个数字;
2.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“50”,问学生比“50”小的最大数是多少,比“50”大的最小数是多少;
3. 学生回答:“50”比它小的最大数是“49”,比它大的最小数是“51”;
4. 教师将比较符号卡片“<”和“>”放在数字卡片的两侧,形成“49<50<51”。
第二步:实践运用
1. 学生进行数的顺序排列练习,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,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;
2. 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顺序排列,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和符号卡片,学生根据符号进行排列;
3.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共同完成练习任务;
4. 教师进行课堂点评,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指导。
第三步:巩固练习
1.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,写出正确的比较符号;
2. 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和比较符号,要求学生将其进行排列;
3.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共同完成练习任务;
4. 教师进行课堂点评,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指导。
通过以上三节课的教学,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,并能进行数的比较、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计算,同时也掌握了数的顺序排列。通过灵活的教学过程、丰富的教学准备和多种形式的实践运用,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,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。